<sub id="f3fbb"></sub>

<del id="f3fbb"><video id="f3fbb"><big id="f3fbb"></big></video></del>
<font id="f3fbb"></font>

<font id="f3fbb"></font>
<sub id="f3fbb"><del id="f3fbb"><progress id="f3fbb"></progress></del></sub>

<cite id="f3fbb"><pre id="f3fbb"><mark id="f3fbb"></mark></pre></cite>

<font id="f3fbb"></font>

<font id="f3fbb"><delect id="f3fbb"></delect></font>
<thead id="f3fbb"><ol id="f3fbb"></ol></thead>
<sub id="f3fbb"><del id="f3fbb"><video id="f3fbb"></video></del></sub>
首頁 > 行業資訊

收藏 |《中國能源大數據報告(2019)》——電力行業發展

專題網友投稿2020-12-06A+A-

第五章 電力行業發展

本章作者 崔曉利 王雪辰

 

電力生產

電力消費

電力基建

電力企業

電力發展趨勢

 

 

一、電力生產

 
 

 

1.全國發電量¹7.1萬億千瓦時,增速提高

2018年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質量效益穩步提升,人民生活持續改善,我國電力供應能力持續增強,電源結構綠色轉型持續推進。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全國發電量7111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7%,增速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其中,火電增長6.7%,水電增長3.0%,全國并網太陽能發電、風電、核電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50.8%、20.2%、18.6%。

圖5-1 2009~2018年全國發電量及增速情況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非化石能源電力供應占比三成

2018年,全國火電發電量50738.6億千瓦時,水電發電量12342億千瓦時,全國并網太陽能發電、風電、核電發電量分別為1775億、3660億、2944億千瓦時。

分電源看,火電發電量占比持續下降,2018年占比71%,較2009年下降9.3個百分點,近五年內降幅收窄。水電發電量為近五年內最低,核電、風電發電量占比微升,太陽能發電占比提升了2.5個百分點。整體來看,2018年非化石能源發電量為2.16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1%,占總發電量的比重為30.9%。非化石能源電力供應能力增強。

表5-1 2009~2018年全國發電量總量構成(單位:億千瓦時,%)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占比系計算所得)

3.全國電力裝機增速放緩,連續六年新增容量破億千瓦

截至2018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19.0億千瓦,同比增長6.5%,較上年降低1.1個百分點。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2439萬千瓦,比2017年有所收縮,但發電能力延續了近六年新增容量超過億千瓦的趨勢。

從裝機總量看,2018年底全國電力裝機容量19.0億千瓦,是全球第一裝機大國。從增幅上看,2018年增長6.5%,為近十年來最低。“十一五”期間,我國電力裝機持續在兩位數以上的高位增速,“十二五”后基本增速不超過10%,2015年增長10.62%是例外。2018年電力裝機增速創新低,與GDP增速6.6%相當,低于全社會用電增速2個百分點。

從新增發電裝機規???,呈現波動趨勢。2006年我國新增電力裝機容量首次超過1億千瓦,但此后受“上大壓小”、煤電困局等影響有所回落。2013年,受煤價相對疲軟、新能源發電超常規擴張等因素推動,我國電力裝機再次進入年增過億時代,并持續保持。全國發電裝機由2008年的7.9億千瓦,大步提升到2018年的19.0億千瓦,十年間年均增長1.11億千瓦,增長較快。

圖5-2 2009~2018年全國電力裝機及增速情況(單位:萬千瓦,%)

注:2018年數據來自于中電聯快報,其他來自中電聯歷年電力工業統計數據,增速系計算所得,如無特殊標注,本章下同

圖5-3 2009~2018年全國新增電力裝機容量情況(單位:萬千瓦)

4.綠色轉型持續推進,裝機結構進一步優化

能源變革中,清潔低碳是重要的發展方向。伴隨著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等低碳、清潔化能源崛起,電源裝機結構也在不斷變化調整。

分類型看,2018年火電11.4億千瓦、水電裝機3.5億千瓦、并網風電1.8億千瓦、并網太陽能發電1.7億千瓦、核電4466萬千瓦。與2017年相比,火電占比進一步降低,風電、光伏、核電占比明顯增加。與2008年相比,十年間,火電裝機占比累計下降近16個百分點,風電、光伏占比有大幅提升。

圖5-4 2008年全國電源結構

圖5-5 2018年全國電源結構

火電裝機中,2018年煤電10.1億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比重為53.0%,比上年降低2.2個百分點;氣電8330萬千瓦,同比增長10.0%。

從十年歷史數據來看,電源結構優化調整趨勢明顯,傳統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明顯下降、新能源裝機比重明顯上升。結合數據計算,水電和核電裝機比重近年來變化不大,火電、風電、光伏變化明顯,2018年火電裝機比重較2008年下降了15.9個百分點,風電、光伏、水電、核電發電裝機比重共上升了15.84個百分點,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單項裝機容量高居世界之首。

表5-2 2009~2018年全國電力裝機結構(單位:萬千瓦)

 

5.太陽能發電與火電新增裝機稍有收縮但仍占重頭,核電增長迅速

2018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2億千瓦,較上年減少605萬千瓦,但新增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新增總裝機比重達73.0%。

2018年,我國新增裝機類型以太陽能發電裝機為首,占全部新增裝機的36.0%;火電新增裝機占比33.1%,主要分布在廣東、河南、陜西、山西、安徽和江蘇等省份;風電新增裝機占比為16.9%,主要集中在河北、河南、內蒙古、江蘇等省份;水電新增裝機占比為6.9%,主要集中在云南、四川等省份。

表5-3 2009~2018年各類發電新增裝機情況(單位:萬千瓦)

風電與光伏相比較,風電起步早,但后期發展趨緩,在2015年新增裝機達到3139萬千瓦的歷史高峰后,發展速度出現回落,但在2018年出現回升。2018年風電新增裝機2100萬千瓦,較上年同期多投產355萬千瓦,同比增長20.3%。光伏則完全不同,自2009年有官方統計數據以來,光伏發展迅速,年度新增在2016年超過風電,2017年差距更大,2018年光伏發電新增裝機4473萬千瓦,較上年同期少投產868萬千瓦,同比下降16.2%,增速雖有所減緩,但仍是風電新增裝機的2倍有余。

核電在經過2017年的低迷之后,2018年新增裝機出現快速回升達884萬千瓦,較上年同期多投產666萬千瓦,同比增長305.5%。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后,我國核電新核準項目慎之又慎,連續三年未見公開核準信息。從新增投產規???,2017年進入近幾年谷底,2018年新增容量創近十年最高。新增容量來源于,2018年新增7臺商運核電機組,其中包括AP1000和EPR全球首堆。據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消息,截至2018年底,我國在運核電機組共44臺,運行裝機容量達到4464.516萬千瓦,位居世界第三(不含中國臺灣地區核電信息)。在建機組11臺,裝機容量1218萬千瓦。

火電新增裝機繼續呈逐漸縮減之勢,但絕對值仍占重頭?;痣娧b機全年新增4119萬千瓦,較上年同期少投產335萬千瓦,同比下降7.5%,增量絕對值稍低于光伏發電,延續了2017年首次低于光伏發電新增裝機的態勢。

圖5-6 2009~2018年火電裝機和新增裝機情況(單位:萬千瓦)

2018年,水電新增裝機854萬千瓦,較上年少投產433萬千瓦,同比下降33.7%。“十一五”以來,我國水電持續保持較快投產速度,2007年后每年投產量均在1000萬千瓦以上,以2013年新增3096萬千瓦為歷史高峰。但受開工量及投產力度的影響,2013年以來,水電新增裝機整體呈下降趨勢,2018年更是達至最低點。根據規劃,2020年水電裝機目標為3.8億千瓦,還有約3000萬千瓦差距,必須年投產1500萬千瓦以上才能實現目標。

 

二、電力消費

 
 

 

1.全社會用電量增長8.5%,增速創近七年新高

2018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實現了較快增長。根據中電聯快報,2018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6.8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5%、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為2012年以來最高增速。全國人均用電量4956千瓦時,人均生活用電量701千瓦時。

從增速看,增長情況超過年初預期3個百分點。按照中電聯年初預測,2018年電力消費將延續2017年的平穩較快增長水平,預計全社會用電量增長5.5%左右,實際增速數據為8.5%,創近七年新高??傮w來看,電能替代政策的持續推進、高技術、裝備制造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新增用電需求以及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快速增長等因素,共同推動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創近七年新高。

圖5-7 2009~2018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單位:億千瓦時,%)

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各季度同比分別增長9.8%、9.0%、8.0%和7.3%,增速逐季回落,但總體處于較高水平。對比可以看出,2018年每個季度增速均高于2017年同期水平。

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在2015年觸底之后,已連續三年超預期增長,而且增速不斷提升。從近十年數據看,2018年增速創近七年新高,僅低于2010、2011年增速,在十年增速排名中居第三位。

圖5-8 2017~2018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季度增速

2.第三產業用電增速高居榜首,電力消費結構繼續優化

2018年,各產業用電量均呈現較為強勁的增長勢頭。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用電量72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8%;第二產業用電量4723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2%,其中工業用電量4645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1%;第三產業用電量1080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7%,延續兩位數增長態勢;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968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4%。

表5-4 2009~2018年分產業用電量(單位:億千瓦時)

注:2018年3月,國家統計局《關于修訂<三次產業劃分規定(2012)>的通知》明確將“農、林、牧、漁服務業”調整到第三產業后,再更名為“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電力行業按照最新的標準開展行業統計工作,為保證數據可比,2017、2018年數據已根據新標準重新分類

 

十年來,第三產業用電量增速持續保持在6%以上的較高增速,其他產業用電增速波動較為明顯。第一產業用電在2012、2014年出現了負增長。第二產業既有2010年15.9%的超高速增長,也有2015年負增長,這與全社會用電量總體增速波動同步。

由于2017、2018年數據已根據新標準重新分類,第一產業的“農、林、牧、漁服務業”調整到第三產業后,第一、三產業用電增速無法與2016年之前相比。2018年與2017年相比,第三產業與居民生活用電增速均超過兩位數,一產用電增速達9.8%。

圖5-9 2017、2018年分產業用電量及增長情況(單位:億千瓦時,%)

從用電結構看,2017、2018年第三產業用電總量均超過居民生活用電總量。采用新標準劃分三次產業后,能更加直接反映新舊動能轉換和用電結構變化的趨勢。按照之前的劃分標準,2009年以來,第三產業用電增速持續高于居民生活用電增速。

近些年來,我國用電結構呈現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比重降低、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用電比重增加的趨勢。從2017年與2018年對比數據看,第二產業比重降低較為明顯,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用電比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圖5-10 2017年全國用電結構

圖5-11  2018年全國用電結構

 

3.電力供需形勢轉為總體平衡,發電設備利用小時回升

2018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為3862小時,同比增加73小時。從平均利用小時看,除2010年和2011年在經濟刺激下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略有回升外,其他年份均呈下滑之勢。2015年開始,全國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開始跌進4000小時以內,電力過剩局面顯現。但下滑形勢在2018年出現新變化,電力供需形勢由總體寬松轉為總體平衡。目前,隨著產能調整,利用小時略微回升,供給側改革、調結構的效果得以體現。

表5-5 2009~2018年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單位:小時)

 

分電源看,2018年全國火電設備利用小時4361小時,同比提高143小時,為2015年以來最高水平,利用小時連續三年提高。分析原因,主要是全社會用電量增速上漲、煤電去產能等多重因素影響,供需關系向好,火電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增加。隨著我國火電產業結構優化步伐加快,火電裝機增速進一步放緩,我國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增速將處于穩定區間。

2018年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有小幅提升,為3613小時,同比增加16小時,在近十年數據中居于前三位置。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18年,我國棄水電量約691億千瓦時,棄水率5%,棄水狀況出現明顯緩解。在來水好于前一年的情況下,全國平均水能利用率達到95%左右。

核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延續略升態勢,但距離近十年高點還有近700小時差距。2018年核電全年利用小時7184小時,同比上升95小時,依然運行在7000小時以上,據悉往年受消納影響較嚴重的紅沿河核電站與防城港核電站2018年均達到平均利用小時數。但從近十年數據看,核電利用小時呈緩降趨勢,2015年前一直保持7700小時以上的利用小時數,2013年位居高點7874小時。2015年出現明顯下降,2016年再大幅降至7060小時,最近兩年出現微微回升。隨著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核電參與程度日益加深,核電利用小時數或將在消納向好的趨勢中回升。

 

圖5-12 2009~2018年不同電源發電設備利用小時變動情況

 

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18年,我國包括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等在內的非化石能源利用率顯著提升,棄水、棄風、棄光狀況明顯緩解。2018年我國棄風電量277億千瓦時,同比減少142億千瓦時,棄風率同比下降5個百分點,大部分棄風限電嚴重地區形勢好轉,棄風主要集中在新疆、甘肅、內蒙古。2018年全國棄光電量同比減少18億千瓦時,棄光率同比下降2.8個百分點,實現棄光電量和棄光率“雙降”,棄光主要集中在新疆和甘肅。

4.主要能耗指標下降,已建成世界最大清潔煤電供應體系

供電標準煤耗持續下降。按照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2018年全國供電標準煤耗308克/千瓦時,同比再降1克/千瓦時,與2008年的345克/千瓦時相比,全國供電標準煤耗累計下降了37克/千瓦時,呈現明顯下降趨勢。隨著標準煤耗的深度下降,年均減少的幅度開始縮小,但從降幅來看,總體呈現波動中下降之勢。我國燃煤機組煤耗已低于《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中“現役燃煤發電機組經改造平均供電煤耗低于310克標準煤/千瓦時”的規劃目標。

圖5-13 2009~2018年供電煤耗和降幅

全國線損率微降,再創近年新低。2018年,全國線損率6.21%,同比下降0.27個百分點。近十年來,線損率在波動下降,但降幅并不明顯,十年累計降低0.58個百分點。但在全社會用電量超過6萬億千瓦時的情況下,這一成績單相當于每年節約397億千瓦時,比海南全省2018年用電量高出70億千瓦時。

圖5-14  2009~2018年全國線損率情況

2018年廠用電率尚未見公開數據,但總體呈現下降趨勢不變。2017年,全國廠用電率下降到了4.8%,比上年提高0.03個百分點。其中,水電0.27%,比上年降低0.02個百分點,火電6.04%,比上年提高0.03個百分點。隨著非化石能源發展的增加和煤電機組技術提升,廠用電率下降的難度將越來越大,而且升降不一,據中電聯數據顯示,25家發電集團中,16家實現了下降,8家略有上升,1家持平。

表5-6 2009~2018年電力行業能耗情況(單位:克/千瓦時,%)

我國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成績不俗。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數據測算,2012年至2017年,在全國煤電裝機增幅達30%的情況下,電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排放量下降幅度達86%、89%、85%。煤電機組供電標準煤耗從325克/千瓦時下降至312克/千瓦時。據此測算,2017年節約原煤約8300萬噸。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我國煤電機組累計完成超低排放改造7億千瓦以上,提前超額完成5.8億千瓦的總量改造目標,加上新建的超低排放煤電機組,我國達到超低排放限值煤電機組已達7.5億千瓦以上,占全部煤電機組75%以上;節能改造累計完成6.5億千瓦,占全部煤電機組65%以上,其中“十三五”期間完成改造3.5億千瓦,提前超額完成“十三五”3.4億千瓦改造目標。

 

表5-7 2008~2017年電力行業排放總量情況(單位:萬噸)

 

注:2016年數據來源于國家能源局發布資料,其他來自中電聯歷年《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

電力行業污染物排放多年下降明顯,并且降幅略有增加。2017年,煙塵排放總量同比下降了25.7%,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了29.4%,氮氧化物排放總量下降了26.5%,降幅均在20%以上。截至2017年底,煤電機組全面實現脫硫排放,92.3%機組實現脫硝,75%以上的煤電機組實現超低排放,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清潔煤電供應體系。

表5-8 2008~2017年電力行業排放績效(單位:克/千瓦時)

注:數據來源于中電聯歷年《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

 

 

三、電力基建

 
 

 

1.電力總投資再超8000億元,連續兩年收縮

中電聯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電源基本建設投資完成2721億元,電網基本建設投資完成5373億元。兩項合計投資達到8094億元,為連續第4年超過8000億元,但連續兩年有所縮減,較2017年減少145億元,較2016年相比降低了745億元。

表5-9 2009~2018年全國電力投資情況(單位:億元)

從近十年數據來看,全國電力投資存在波動,2016年達峰后逐年調減。自2009年開始,電力投資連續六年維持在7000億元以上水平。2015年,全國電力投資首次突破8000億元,2016年超過8800億元居歷史最高位。2017、2018年回落,但仍高于8000億元。

圖5-15 2009~2018年全國電力投資總量及增速(單位:億元、%)

 

從全國電力投資增速看,近十年來波動劇烈,有四年呈現負增長。增速高峰在2009年,達到22.22%,低谷則在2017年,為負增長6.8%,二者差距將近30個百分點。2018年電力投資為負增長1.8%,較上年增速有所回升。

2.電力投資結構繼續調整,網源投資差距拉大

2018年,電網投資達到5373億元,同比增速轉負為正,為0.6%。電源投資2721億元,在2017年下降的基礎上再次下降,為連續兩年下降至3000億元以下,同比大幅下降6.2%,減速有所放緩。電網投資占比達66.4%,電源投資占比33.6%,這一比例再次突破2017年占比結構,網源投資比例進一步拉開差距。

圖5-16 2017年與2018年網源投資對比

從近十年投資趨勢看,電網、電源投資均有波動,兩者差距在近五年逐步加大。電源投資呈現波動性,2015年之后連續三年大降,與2015年相比,2018年電源投資減少超1200億元。

電網投資方面,近幾年來,電網投資總體呈現擴大趨勢。2009年,首次突破3000億元關口,連續五年保持在3400億元以上。2014年增至4000億元以上,2016年再上一個臺階到5000億元以上,2017、2018連續兩年電網投資依然在5000億元之上,保持了較高的投資水平。

圖5-17 2009~2018年電網電源投資情況(單位:億元)

3.水電投資同比上揚,火電投資持續下降

從不同電源的投資來看,增速差別巨大。其中水電投資674億元,增速為8.4%;火電投資777億元,同比降低9.4%;核電投資437億元,同比降低3.8%;風電投資642億元,同比降低5.7%。

與2017年增速相比,火電投資降幅收窄,仍位居近十年來投資低點。同樣情況的還有核電,一樣是投資低點。水電則有所不同,投資額有所上揚,但仍僅是2012年高峰值1239億元的一半左右,減少565億元。與投資高峰值相比,火電距離2009年投資峰值1544億元減少767億元,核電距離2012年的投資峰值784億元減少347億元,風電距離2015年的投資峰值1200億元減少558億元。

圖5-18 2009~2018年水電、火電、核電、風電投資情況(單位:億元)

從“大力化解煤電過剩產能”到“嚴控新增產能規模”,煤電去產能的影響也在火電投資中明顯體現。2018年全國火電投資同比下降9.4%,全國新增煤電2903萬千瓦、同比少投產601萬千瓦,為200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建設速度和規模得到有效控制。

2018年,水電投資出現上揚,增速8.4%。長江中上游烏東德、白鶴灘等大型水電站建設順利推進,帶動了水電電源建設的投資規模。

核電方面,2018年投資依然延續投資滑落趨勢。2019年如果核電項目核準加速,項目建設開工順利,核電行業投資動力將加強。

4.全國電網規模持續擴張,穩居世界第一大電網之位

據中電聯數據,2018年全國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2.21億千伏安,新增長量較上年有所下降。截至2018年底,全國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達到40.23億千伏安,增速為6.15%。

圖5-19 2009~2018年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情況(單位:萬千伏安、%)

2018年,全國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回路長度4.1萬千米,新增量與上年相當。截至2018年底,全國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回路長度達到73.34萬千米,同比增長7.0%。

圖5-20 2009~2018年220千伏及以上線路回路長度增長情況(單位:千米,%)

從近十年數據看,電網規模擴張之勢明顯。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均超過2億千伏安,其中2009年新增高達2.68億千伏安;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回路長度則保持在3.3萬千米以上,其中2010年新增高達4.47萬千米,2011~2016年每年新增量持續不足4萬千米,2017、2018年新增量重新回至4萬千米以上。

自2009年電網規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位以來,我國全球第一大電網的位置得到進一步鞏固。與2009年數值相比,變電容量增加了1.28倍,線路長度增加了0.82倍,穩居第一大電網之位。

 

四、電力企業

 
 

 

1.電網企業營收情況良好,但利潤出現下降

總體上看,電網企業營收情況良好。國家電網2018年資產總額達到39325.2億元,營業收入2.56萬億元,同比增長8.7%;利潤780.1億元,同比降低14.29%。南方電網營業收入5373億元,增長9.2%;利稅總額436.8億元,同比降低11.76%。

圖5-21 2011~2018年國家電網公司資產和營收情況

(數據來源:國家電網公司官方網站)

與此同時,電網企業經營也面臨較大挑戰。目前,在本輪電力體制改革過程中,輸配電價格改革是重點內容,同時要落實國家降價、清費、減稅等措施。2015年以來,開展首輪輸配電定價成本監審。2017年完成全國32個省級公司輸配電價核定,平均較此前購銷差價降低約1分/千瓦時,共核減準許收入480億元。在此基礎上,2018年陸續核定了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西北5大區域電網首個監管周期(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兩部制輸電價格水平,以及24條跨省跨區專項輸電工程輸電價格,累計核減電網企業準許收入約600億元。另一方面,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目標提前超額完成,其中,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分別降低工商企業用電成本792億元、223億元。中電聯分析認為,電網企業履行電力普遍服務,不斷加大農網建設投資,部分省級電網企業虧損。

2.發電企業整體贏利有所回升,但火電經營形勢仍比較嚴峻

原中電投與國核2015年重組為國家電投集團、國電與神華2017年合并重組為國家能源集團后,原五大發電集團更新為新五大發電集團。

解構數據相對完整的國家電投集團,可以管中窺豹略見一斑。2018年,國家電投資產總額10813億元,實現營業收入2266.56億元,利潤108.18億元,凈利潤65.9億元,同比增長21.18%。與2017年相比,盡管火電板塊虧損拖累業績,但火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和新能源消納情況好轉,對企業利潤形成支撐。

表5-10 國家電投近年主要經濟指標

注:2017年根據有關資料整理,其他數據來自國家電投2016年社會責任報告

煤電企業經營困難。中電聯公布數據顯示,中國沿海電煤采購價格指數(CECI沿海指數) 5500大卡綜合價波動區間為571~635元/噸,國內煤電企業采購成本居高不下,2018年全年全國火電企業虧損面仍近50%。此外,煤電價格聯動機制作用有限也是重要原因。1月29日,國電電力發布業績預減公告,2018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預計為8億~14億元,同比下降32.19%~61.25%。國電電力稱,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為,燃煤價格上漲,導致營業利潤同比下降。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新五大發電集團降杠桿減負債成效明顯,資產負債率首次全部將至80%以內。華能集團2017年資產負債率已經降低到78.74%,2018年再次降低2個百分點,為76.74%。大唐集團負債率降為76.95%以下。華電集團資產負債率為77.83%,同比下降2.97個百分點,連續10年下降。國家電投集團資產負債率78.61%,同比下降3.09個百分點。國家能源集團資產負債率最低,為60.09%,較年初下降1.31個百分點。

 

五、電力發展趨勢

 
 

 

當前,以清潔低碳為主要特征的全球新一輪能源轉型加速推進。作為能源系統的中心,電力行業發展受到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如何順應形勢、掌握主動,需要統籌謀劃科學應對。

 

1.電力供給側改革將繼續深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2019年經濟工作按照“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的八字方針繼續深化供給側改革。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繼續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更多采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這也是2019年能源電力供給側改革的總要求。

2.釋放先進產能,提升電力協調發展水平

面對煤炭去產能與先進產能及時有效釋放、化解煤電過剩產能與確保電力安全穩定供應之間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處理好增量與存量之間的關系,加快發展先進產能。面對電力總體供需平衡與區域性時段性供給緊張并存的局面,大力發展分布式清潔能源,完善相關政策保障、市場機制和標準體系,推進擴大試點示范,努力實現區域性電力供需平衡。面對電力工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做好煤電產業改造升級的同時大力發展清潔能源。

3.持續推進電力綠色低碳轉型

我國煤電超低排放改造雖已經獲得巨大突破,但仍要深入推進。將持續提高煤電機組能效水平,加快解決風、光、水電消納問題,加快抽水蓄能電站、龍頭水電站等調峰電源建設,加強火電靈活性改造、機組深度調峰,提升現有輸電通道利用率。

4.電力體制改革走向深入

2019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將“深入推進電力體制改革”作為重點任務部署。將加快推動競爭性電力市場體系建設,推進電力交易機構獨立規范運行,持續完善電力市場化交易機制,全面推開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建設,研究推進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加快增量配電業務改革。2019年政策進一步發力,國家先后發文進一步推進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規范優先發電優先購電計劃管理。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對于企業而言即是機遇也是挑戰。

5.持續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優化營商環境”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的重點任務,營商環境的提升與獲取電力的便捷、經濟、可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2019年,行業企業落實好“一般工商業平均電價再降低10%”的目標,進一步降低企業報裝接電及用電成本,縮短故障停電時間,更需努力。同時,要注重轉供電環節不合理加價行為的清理,讓電力用戶切實享受到優惠。

6.加快培養新模式新業態新動能

技術推動下,能源電力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新的增長動能不斷積聚。行業發展正處于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期。要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加快突破智能電網、先進核電、燃氣輪機、氫能和燃料電池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培育電力技術優勢并加快轉化為經濟優勢。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打造“智慧電廠”,推動堅強智能電網與泛在電力物聯網融合發展,優化再造電力發輸配售產業鏈條。

7.推進新時代電力高質量發展

一方面需要決策部門注意政策平衡和創新體制機制,為電力企業做優存量、做大增量創造條件;另一方面也需要企業主動作為,積極適應新形勢新挑戰,采取有效的針對性措施,切實把工作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推動行業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1.國家統計局發電量數據統計口徑為全部工業企業,與中電聯采用全口徑統計存在數據差異。

 

 

原文首發于《電力決策與輿情參考》2019年4月26日第16期

 

審核:齊正平

編輯:李丹丹

 

本信息由中電能源情報研究中心運營,致力于傳播能源資訊、分享能源觀點,發布《電力決策與輿情參考》《能源情報研究》精華內容,歡迎關注!

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能化大數據平臺 ©201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4007155號-3 網站地圖 化工熱詞舊版本
關于我們| 會員說明| 廣告合作| 聯系我們| 免責聲明| 投稿須知|

能源化工大數據平臺-煤化工網二維碼
在線客服
服務郵箱

服務郵箱

cnmhg168@163.com

微信咨詢
微信
返回頂部
X我的網站名稱

截屏,微信識別二維碼

微信號:anquanhun

(點擊微信號復制,添加好友)

  打開微信

微信號已復制,請打開微信添加咨詢詳情!
在线观看全免费a片,在线观看日本,在线观看日本免费a∨视频,在线观看无码
<sub id="f3fbb"></sub>

<del id="f3fbb"><video id="f3fbb"><big id="f3fbb"></big></video></del>
<font id="f3fbb"></font>

<font id="f3fbb"></font>
<sub id="f3fbb"><del id="f3fbb"><progress id="f3fbb"></progress></del></sub>

<cite id="f3fbb"><pre id="f3fbb"><mark id="f3fbb"></mark></pre></cite>

<font id="f3fbb"></font>

<font id="f3fbb"><delect id="f3fbb"></delect></font>
<thead id="f3fbb"><ol id="f3fbb"></ol></thead>
<sub id="f3fbb"><del id="f3fbb"><video id="f3fbb"></video></del></sub>